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,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。比较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;比较治疗前后2

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,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。比较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;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(CRP)、白细胞介素-6(IL-6)及肿瘤坏死因子-α(TNF-α)水平,血清促卵泡刺激素(FSH)、雌二醇(E2)及黄体生成素(LH)水平。结果治疗前,2组患者CRP,IL-6及TNF-α水平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购买抑制剂P>0.05);治疗后,2组患者CRP,IL-6及TNF-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,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治疗前,2组患者FSH,E2及LH水平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治疗后,2组患者FSH,E2及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,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治疗期间Selleck,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,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(肠胃不适),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.22%;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抑制卵巢癌术后的炎症反应,调节患者机体FSH,E2及LH水平,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,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
目的调查癌症患者康复的需求并探讨其影抑制剂响因素,为肿瘤康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。方法采用癌症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对2017年10月—2018年12月住院的2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癌症患者进行肿瘤康复需求调查,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癌症患者康复需求的影响因素。结果癌症患者康复需求总均分3.93±0.26分,处于较高水平,其中体能优化需求得分最高4.33±0.29分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,文化程度、月收入及疾病所处阶段为癌症患者康复需求的影响因素(p<0.05)。

观察组治疗后CD4+/CD8+、CD4+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(P<0 05)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 05

观察组治疗后CD4+/CD8+、CD4+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(P<0.05)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结论硒治疗能够调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免疫功能,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。
神经精神性狼疮(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,NPSLE)是系统性红斑狼疮(sys更多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,SLE)病变累及神经系统而产生神经和/或精神症状的一组预后差、死亡率高的严重并发症,SLE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到的独特的自身抗体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。在SLE患者中,NPSLE的患病率从17%至75%不等。本文论述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,着重探讨抗核糖体P抗体、抗磷脂抗体、抗神经元抗体等相关抗可能体在中枢神经受累的NPSLE中的研究现状及其临床价值。
随着贝利木单克隆抗体(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拮抗剂)在中国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(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, SLE)适应证的获批,SLE的治疗逐渐迈向了生物制剂时代。SLE发病机制复杂,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的破坏。本文关确认细节注SLE的新型生物治疗靶点,以及正在进行的SLE临床试验,围绕靶向B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(CD20、CD19),靶向B细胞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(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、增值诱导配体),靶向共刺激因子减少B细胞抗原呈递(CD40及其配体、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),以及T细胞及信号通路(rigerimod、干扰素α、JAK-STAT)等SLE相关靶标展开讨论。总而言之,生物靶向治疗SLE已获得一定进展,未来前景可期。

结果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cf-DNA/NETs[(1 175 53±274 26)μg/L]、sTREM-1[(91 66±

结果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cf-DNA/NETs[(1 175.53±274.26)μg/L]、sTREM-1[(91.66±20.49)ng/L]、GP-2α[(5.09±1.82)u]水平均高于胰腺炎组[(623.17±178.35)μg/L、(63.25±15.92)ng/L、(3.53±1.26)u](P<0.05);入院第1、3Selleckchem MK-0518、7天,死亡组血清cf-DNA/NETs、sTREM-1、GP-2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(P<0.05);当cf-DNA/NETs、sTREM-1、GP-2α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 262.15μg/L、98.19 ng/L、6.88 u时,预测SAP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.824(95%CI 0.706~0.943,许多P=0.001)、0.857(95%CI 0.705~1.000,P<0.001)、0.689(95%CI 0.506~0.873,P=0.045),灵敏度分别为75.00%、91.7%、60.00%,特异度分别为80.4%、80.4%、93.4%,三者联合预测SAP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.940,敏感度为91.7%、特异度为82.6%;cf-DNA/NETs(OR=2.37,95%CI 1.45~3.89,P=0.006)、sTREM-1(OR=2.32,95%CI 1.24~4.36,P=0.004)和GP-2α(OR=3.19,95%CI
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human papillomavirus, HPV)E6/E7 mRNA与HC2 HPV-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。

HBV X蛋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、侵袭转移,影响血管形成,促进细胞凋亡和导致代谢重组而发挥其致癌作用。深化对HBV X蛋白生物学

HBV X蛋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、侵袭转移,影响血管形成,促进细胞凋亡和导致代谢重组而发挥其致癌作用。深化对HBV X蛋白生物学功能、免疫失衡以及病毒DNA整合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,促进HBV相关肝癌新型治疗靶标的开发。
肝细胞癌(HCC)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具有发病率高、预后差、死亡率高的特点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的排SB525334说明书名前列。HCC的高度异质性影响肿瘤的进化及治疗反应。由于大多数HCC患者确诊已是晚期,系统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选择。近年来HCC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,最新的美国综合癌症网络HCC系统治疗指南显示,索拉非尼、仑伐替尼及阿特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成为推荐的HCC一线治疗,瑞戈非尼、卡博替尼、纳武单抗、派姆单抗和雷莫芦单抗等是二线治疗选MK 0518择。在精准医学时代,如何个体化选择最佳系统治疗方案,是HCC系统治疗中的关键问题。就精准医学背景下HCC的系统治疗作一综述,并对今后HCC系统治疗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。
目的探究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(TACE)对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作用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-2Selleck020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、肝病科和介入科接受治疗的肝郁脾虚型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。按患者是否服用中药敷和备化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,两组均行常规TACE治疗,治疗组加用敷和备化方内服。两组疗程均为16周。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、生存质量评分、血清AFP水平、肝纤维化四项水平、凝血功能指标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,肝功能指标情况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;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~2检验。

结果不同剂量THSG干预HepG2细胞24、48、72 h后,IC_(50)值分别为58 4、39 7和21 6 mmol/L;T

结果不同剂量THSG干预HepG2细胞24、48、72 h后,IC_(50)值分别为58.4、39.7和21.6 mmol/L;THSG以剂量依赖方式将HepG2细胞停留在G_0/G_1期,并且随着THSG处理剂量的升高,HepG2细胞凋亡的指数逐渐增高(P<0.05);HepG2获悉更多细胞中Eag1、CyclinE1和CDK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,而p21、p27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(P<0.05)。结论 THSG抑制HepG2细胞增殖、诱导其凋亡,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ag1钾通道活性,上调p21、p27表达、下调CyclinE1和CDK更多2表达有关。
目的研究宫颈上皮病变(CIN)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HR-HPV)感染与病变分级及P53、p16INK4a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关系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接受宫颈活检、宫颈高AICAR研究购买频电刀圈环切除、宫颈冷刀锥切的CIN组织。测定HR-HPV的感染类型,并比较HR-HPV感染与否、不同病变分级CIN患者中P53、p16INK4a、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。结果 84例CIN患者中,HR-HPV感染率为30. 95%;其中HPV16、HPV18为主要的HR-HPV感染类型,感染率分别为11. 90%、10. 7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