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%DNFB致敏,5天后测量基础右耳廓厚度并在相同耳背处外涂10μ10.2%DNFB激发,24小时后测量耳廓厚度并取右耳组织做HE病理。PD研究:UVB曝光前1小时(A组),曝光同时(A组),曝光后6小时(C组)外涂PD98059,余步骤同前,检测耳肿反应及HE染色。SB研究:小鼠腹部去毛皮肤外涂不同浓度的SB203580,6小时后相同皮肤处外涂25μ10.5%DNFB致敏,5天后测量基础右耳廓厚度并在耳背皮肤外涂10μ10.2%DNFB激发,24小时后再次测量耳廓厚度并取耳组织做HE病理染色。各组均设对照。 结果:PD研究:UVB 8 kJ/m2及其以上剂量可引起局部免疫抑制,在此基础上,光照后6小时外涂PD98059组(C组)可部分逆转UVB诱导的局部免疫抑制,表现为和对照组相比,耳肿反应有显著性差异(P0.05);HE染色示真皮水肿增厚伴淋巴细胞的浸润。SB研究:和对照组相比,致敏前外涂不同浓度的SB203580对接触性高敏反应无明显改变(包括耳肿反应和病理HE染色)。
结论:ERK1/2 MAPK通路在UVB诱导的皮肤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,其抑制剂PD98059可显著逆转UVB诱导的免疫抑制,PD98059或类似物对UVB诱导的免疫抑制有预防保护作用;未观察到SB203580对迟发性性高敏反应的抗炎作用。
背景与目的 VE-821分子量 1.药物诱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可有效治疗β-地中海贫血 γ-珠蛋白基因活化是治疗β-地中海贫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,是用药物诱导出生后已关闭的γ-珠蛋白基因重新开放并有效表达,改善α-和非α-珠蛋白链合成的不平衡,增加胎儿血红蛋白(fetal
hemoglobin, Hb F,α2γ2)合成,以达到减少溶血,缓解贫血症状的目的。 迄今为止,已发现多种药物具有诱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和/或促进Hb MK 2206 F合成的作用。但不少药物存在着疗效差、毒副作用大或体内半衰期短等缺点,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寻找安全高效的新药物用于治疗β-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。 2.药物诱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 阐明药物诱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机制是开发和设计高效安全药物的前提,然而目前对药物如何调控γ-珠蛋白基因重新表达、进而增加Hb F合成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。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,目前已知的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模式:(1)通过改变基因启动子区域染色质结构,开放染色质,促使γ-珠蛋白基因表达;(2)通过不同细胞信号通路来调控γ-珠蛋白基因表达;(3)通过改变红系细胞分化动力学来使γ-珠蛋白基因延迟关闭,提高Hb F合成。 3. p38MAPK信号介导药物诱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(mitogen-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, MAPK)是主要的MAPK信号通路之一。自从10多年前发现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药物诱导Hb F合成以来,此信号在药物诱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。目前发现许多药物如短链脂肪酸类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(histone deacetylase, HDAC)抑制剂、细胞毒性药物、甚至DNA甲基转移酶(DNA methytransferase, DNMT)抑制剂等都可通过这一信号通路来发挥诱导作用。由于这些药物在药理学上有明显的区别,但它们都能通过p38MAPK信号来介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,因此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作用机制中的重要环节。 鉴于p38MAPK的重要作用,阐明p38MAPK信号介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的机制对于揭示药物诱导γ-珠蛋白基因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。但目前对p38MAPK信号如何介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还不明了,比较明确的是p38MAPK可通过激活转录激活蛋白如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(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, CREB)、激活转录因子2 (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, ATF2)等来介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。 4.本课题组对p38MAPK信号调控γ-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前期研究工作 本课题组先前对p38MAPK信号调控γ-珠蛋白基因表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:(1)构建了稳定表达高低磷酸化p38MAPK的K562转染细胞模型用于研究。(2)首次发现除转录因子CREB和ATF2外,GATA-1活化与p38MAPK信号介导的γ-珠蛋白基因表达有密切关系。(3)通过构建siRNA敲低GATA-1的K562细胞进一步验证了GATA-1在p38MAPK信号介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中的作用。
所以 5.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对γ-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表达调控不仅受转录因子的影响,还与染色质结构、DNA及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的动态变化有关。近年发现,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β-珠蛋白基因簇不同基因表达转换的“开”与“关”中起着关键作用。某些γ-珠蛋白基因诱导药物,如DNMT抑制剂、HDAC抑制剂、短链脂肪酸等,同时也是表观遗传修饰的诱导剂,可以通过DNA去甲基化、组蛋白乙酰化来促使γ-珠蛋白基因表达,但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。 6.研究假设:p38MAPK信号可能通过影响基因启动子区域表观遗传修饰来调控γ-珠蛋白基因表达 目前已有的研究只揭示了数个转录相关因子如CREB、ATF2、GATA-1与p38MAPK信号介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有关,阐明p38MAPK对γ-珠蛋白基因的作用机制仍需更多的研究。目前已知p38MAPK信号激活可以活化CREB,而CREB的结合蛋白CBP和p300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,能直接引起组蛋白乙酰化。另外,丁酸盐类药物具有HDAC抑制活性,既可通过乙酰化组蛋白、也可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来诱导γ-珠蛋白基因表达。那么p38MAPK信号对γ-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表观遗传修饰有何影响?我们假设p38MAPK信号除了可以直接作用于转录因子外,尚可通过介导γ-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来调控γ-珠蛋白基因表达。有关p38MAPK与γ-珠蛋白基因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报道不多,且尚有不同的意见,而p38MAPK信号对γ-珠蛋白基因启动子组蛋白磷酸化、DNA甲基化的作用尚未见报道,这是本研究的创新性之所在。 7.